2017年10月1日 星期日

電影觀後感之 《 老師,你會不會回來? 》英譯:Turn Around

先感謝抽到電影票的研究所同學邀請我一起看這部電影。

在這部電影開拍之前,就已經聽說會有這部電影了。

在爽文國中擔任老師的大學同學還曾經開玩笑的要我去他們學校試鏡

要不是距離太遠,我想我還真會半開玩笑地去參加





在看電影之前,只有大略耳聞過王政忠老師的事蹟,並沒有做太多看電影前的功課

而電影播放完畢後的廁所裡,站在隔壁小便斗的男生對著他朋友說,他實在是不知道這部電影是想要演什麼。

我才發現,對於教育現場的認識,實在是有助於我看見這部電影的更多層面

加上小弟年紀雖然不大,但剛好有經歷到九二一大地震,又碰巧當時人還在南投,所以對於電影更是有了多幾層的體會。

電影算是半紀錄片,雖然沒有什麼真正紀錄片的畫面,但倒是挺忠實的把一些畫面給帶了出來,故事流程大致上就是老師來了,老師想走,老師當兵時地震了,老師回來了,老師陪學生一起走出了地震的悲痛。

陳述倒是頗為平鋪直敘,鄉下地方的風俗民情,純樸天真的反應,為電影增添了不少色彩。

坐在電影院裡,等待電影放映的空檔裡,我很努力地回想我所知道的王政忠老師到底做過了些什麼。

大致上除了耳聞過有關電影會演的事蹟外,就是翻轉教學了。

隨這電影的播放,有幾幕還真的重擊了我的天真,我在想,如果是我接到那樣的班級,或是進到那樣的學校,到底該如何自處。

看著角色一個一個的出現,幾個鮮明的設定,卻也模糊了教育現場的問題。

先用角色來說好了,請大家稱呼自己為淑芬姐的校長,對於實習老師就委予重任,什麼組長職位都在他身上,雖然事後校長也都是滿挺王老師的,但整體來說,就是一種丟爛缺給新人的職場黑暗面。
校長兼撞鐘的設定,跟同事跟學生都是打成一片,不會擺什麼架子,雖然很親切,但也點出了學校經費時常不足的窘境。另外,在校長即將轉任或退休之時,也都是自己的事情為優先,雖然是人之常情,說句「忙著交接忘記通知你,調職的申請被退回來了,抱歉沒幫上你什麼忙。」就這麼帶過了一件事。



一腳老師的設定滿有趣的,但這個角色的存在就只是為了帶出學生多野,以及老師的那種放棄放任心態,一定程度的在檢討這樣的老師,但教育現場中,還真的有這樣的老師存在,上課照本宣科,喜歡謾罵貶低打擊學生,又喜歡打壓欺負同事,雖然這樣說很不對,但實際上,一腳老師其實就是集合了教育現場各種類老師的缺點於一身,話雖這樣說,但整部電影他除了一開始被學生欺負,處處潑冷水外,除了後來用對白帶到扯鈴很厲害,試圖傳達改變了什麼,但實際上的改善或是改變都沒有提及,甚至最後來就不見了(隱含著調走了的意思?)



小倫老師的角色更尷尬,前半段處處欲言又止,還以為教育理念多麼高尚,但整部電影看下來,除了用不想讓學生丟臉來掩飾自己不想丟臉外,其實並沒有實際的說出什麼動人心弦或言之有理的論調。而整體來說,後來學生的絲竹樂團,花費心力時間教導的其實是小倫老師,但功勞完全被王老師吃掉了,覺得有點可憐。



而其他配角的部分,大多是功能性的,像是廟公、爸爸媽媽、兄弟姊妹、奶奶之類的,給角色增加了更多立體感,對於整體劇情也做到了銜接的功用。



回到主角王政忠老師身上,王老師其實在一開始面對學生的期間,是一心想走的,甚至後來改變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參加比賽也都是為了自己的考績,提升請調的成功率,後來當兵前因為教學模式的改變,與學生的關係親近了許多,當兵時還能和學生通信,也是一種難能可貴,期間遭遇的大地震,看到學生的無助跟依賴,"後來"真的回到了學校,帶著學生一起振作,參與了全國的國樂大賽,雖然不知道有沒有取得名次,但站在台上的學生,也代表了從地震的傷痛中振作起來了。



而對於王老師的獎勵模式,我只能說,這樣的老師實在很難,光是那些獎勵,在現實生活中,真的有點難以消化,聽朋友提及,回家後有稍微搜尋了一下,有訪談報導指出王老師在大學期間就已經算是家教還是補教名師了,所以月收入其實是現職老師的四到六倍,也難怪他可以用這種方法收買人心。



光是每周一塊雞排,每節課都有點心禮物可以拿漫畫可以看,雖然一次次的花費都不算太大,但長久這樣搞,一般老師的薪水應該也是吃不消,所以要嘛就是學生人數少,不然就是老師口袋深,對於這種付出,我自認目前的我是不行的,光是房租都快讓我吃不消了.......



而所謂的翻轉教育,電影裡也只有提到名詞,實際上也還是用獎勵制度在勾起學生的學習動機,並沒有真正的帶到所謂的翻轉教育,但這畢竟是電影,實際上也不用那麼專業。



電影中地震後,老師從軍中回家,到學校後同學看見老師後的依賴跟崩潰,其實老師也是無能為力,而我其實滿好奇最終是用什麼方法輔導學生,畢竟電影在下一幕就帶過了。



OK,來個總而言之,因為不是第一時間看,所以有些看過的朋友都說這部電影很好哭,很感人,我也一度眼眶含淚,不過冷靜下來之後,哭點似乎都跟老師無關,幾個含淚點是家人(父親的道歉)、朋友的存在(嗩吶跟魂字包包),所以嘛,我覺得電影中的感人處是營造出來的,跟老師有沒有回來,其實沒有直接性的關係。

電影的節奏雖然不錯,但平舖直述的詮釋下,即使該帶的都帶到了,就是會有種少了點什麼的感覺,硬要說的話,就好像人生太長,濃縮演出來的又太少。

另外,電影中的另外一個重點,偏鄉小孩的家庭功能,有些家庭都已經偏差了,對小孩的愛即使相差無幾,但表現出來的,卻是截然不同。

這部分就又點出了小倫老師的不足,他對王老師說:你有沒有想過他們為什麼會變這樣(實際對白我忘了,但大致上是這樣)

王老師就回了:所以我哪裡做錯了?

小倫老師說:算了。


算了?

就這樣算了?

其實我還真的很想知道,他這樣做哪裡錯了,知道學生變成那樣的原因,然後呢?
如果能有什麼作為,那學生還會這樣嗎?如果什麼都改變不了,知道原因後也就只能持續那樣了?這樣有比較好?

似乎哪裡怪怪的。


所以說,這部電影到底好不好看呢?

我只能說看你是用什麼立場去看,我是覺得,師生相處上有些共鳴,也有滿多值得思考的點

不過值不值得二刷呢,個人覺得不用。











補充:

整部電影,除了看劇情之外,其實我一直很注意主角老師的穿著,因為我一直無法理解什麼叫做穿著要有老師樣

看完之後我大概懂了點什麼,不外乎就是要有領子的衣服跟長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